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SUFER | 邹静:博士阶段的所有经历,都将成就未来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7

2019年上财研究生学术之星提名获奖者

邹 静

个 人 简 介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2016级房地产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房地产经济与金融,指导教师为王洪卫教授。

博士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在《China Economic Review》《Housing, Theory & Society》和《Journal of Hous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并有多篇中英文论文处于外审或返修阶段。

目前担任《China Economic Review》《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 Trade》和《金融监管研究》等期刊匿名审稿人

主持并完成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1项,参与联合国人居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等。

恩师指引,终觅主线

还记得刚入校时,和大多数博士生一样,我也感到迷茫和彷徨。本科心理学、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房地产经济学。如此大跨度的专业背景,让我对未来的科研之路充满不确定。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导师王洪卫教授。他不仅教给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还告诉我做科研不应该闭门造车,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导师的大力支持以及硕士期间就养成爱参会的“毛病”影响下,从博一下学期开始,我陆续参加了世界华人不动产会议和“房地产经济、金融与政策”学术交流工作坊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通过听取专家学者报告以及与之交流,我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idea。

2017年暑假,我将自己的硕士和博士专业相结合,写了一份关于住房财富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的开题报告。王老师看后觉得虽然报告称不上完美,但相信我能写出一篇好的小论文。正是因为他的鼓励,我才没有选择放弃,最终成功完成小论文并发表在《China Economic Review》上。

除了导师之外,陈杰教授也给予了我许多帮助。陈老师不仅让我参与他的国家课题和组会讨论,还在论文选题、写作和投稿等方面都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建议。

在他的指导下,我找到了本科和博士专业的结合点,开始研究住房选择和经济社会融合的关系。我们合作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上,并荣获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开发应用成果二等奖。后来,陈老师又带着我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陈瑜老师一起合作英文论文,目前已有一篇在《Journal of Hous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上发表。有了这些前期研究基础和积累,我逐步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

从两位恩师身上,我学到了求真务实和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领悟到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在恩师的指引下,我逐渐寻找到自己的研究主线:一是将金融学和房地产经济学结合研究“家庭金融”,二是将房地产经济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研究“住房选择和经济社会融合”。

接纳挫折,拥抱失败

回首这几年的博士时光,我拥有过论文接收和成果获奖的瞬间喜悦感,但更多的是遭受被专家批判和论文投稿不顺的深深挫败感。

记忆犹新的是,我去云南大理参加的那次香樟经济学英文论坛。当时大家都用英文宣讲,而我对自己英文表达不够自信就改用中文报告。汇报结束后,专家们从选题、思路、方法和结论等各方面都对我的论文提出质疑。这让我一度对自己的科研能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但是,经过短暂的消沉之后,我重拾了信心,并依据他们提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了颠覆性的修改,最终将其发表在《Housing, Theory & Society》上。所以,我觉得有选择地去参加一些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并积极发言很有益处,即使被专家们批评也非常值得。我们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比较好的idea,还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论文,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虽然博士期间我总共发表了8篇论文,但其中有5篇论文都是在历经数次拒稿之后才得以发表。印象最深的是发表在《Housing, Theory & Society》上的那篇论文,我起初先投过一次,经过三个月审稿之后被拒。

上一篇:2020年长沙理工大学金融考研招生信息、参考书、
下一篇:没有了